政策价值理念与政策工具错配了吗?——基于1978-2018年中国残障人士就业政策文本的实证分析
【出 处】:
【作 者】:晏子 章晓懿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作出了诸多努力,通过多元福利供给构筑了一套多层次、宽渠道的残障人士就业政策体系,然而,残障人士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的总体形势并没有改变。从政策"价值理念-工具"匹配的视角出发,基于"政策演进阶段-残障概念模型-政策工具理论"三维分析框架,首次通过Python对1978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的917份残障人士就业政策文本进行了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图谱化系统分析不同政策阶段,促进残障人士就业的三大类18种政策工具的类型与特征,深入剖析政策工具承载的价值理念和福利思想。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残障人士就业政策侧重使用供给侧和环境侧工具,"价值理念-工具"错配制约了福利责任主体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结合质性访谈,探讨了与残障理论概念相吻合的政策工具及未来政府政策工具创新的路径。
相关热词搜索:残障人士就业 政策工具 残障概念模型 多元福利供给 Python文本挖掘
上一篇: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老年人跌倒的不平等——基于CHARLS三期数据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中国生育率持续低迷的风险、适应与政策选择